北京紫禁城,有著太多太多的歷史背景及故事可敘述.....讓我久久不知該如何著手寫這篇短文才好...拖了一個月多,延宕至今,才鼓起勇氣寫這篇文章,寫的不好,請多包涵ㄚ~~~~

2009年11月09日,天氣陰(當晚下雪)....我和哈尼二訪紫禁城。這次我們有別於首次,是從紫禁城的神武門(後門),即景山公園入口處的正對面,入宮參觀,但這篇文章我還是由一般的參觀方式來寫,我想這樣大家比較不會被我搞得地理位置錯位...呵呵........還有,由於這次是二訪紫禁城,所以有一些宮裡的景點我跟哈尼都略過,沒有再去參觀...所以照片跟資料不完全齊,也請多見諒哩!!

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,正對紫禁城,代表著中國的權力核心,同時也是觀光客到北京必到的景點之一,而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廣場的正中央,1958年落成啟用,中間的字是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」。

 

故宮,舊稱紫禁城,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,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,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,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,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皇宮,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。

 

華表是中國一種傳統的建築形式。通常放在宮殿、陵墓外的道路兩旁,也稱為神道柱,石望柱,表,標,碣。天安門城樓內外的各一對華表,是由漢白玉雕成,底座呈方形,蟠龍柱上雕刻一隻蟠龍盤於柱上,上端橫插一雲板,稱為誹謗木,柱頂上有一承露盤,呈圓形,因此對應天圓地方,上面的蹲獸為傳說中的神獸朝天吼,或稱為望天、犼。

 

午門是紫禁城的大門,初建於明永樂十八年(公元1420年),現存午門為公元l647年重建。它是皇帝頒發詔書和戰爭後舉行 "獻俘"儀式的地方,所以在整個紫禁城建築群中居於重要的地位。

至於"推出午門斬首"之說,起於明代時,大臣如果觸犯了皇帝的尊嚴,便以"逆鱗"之罪,被綁出午門前御道東側打屁股,名叫"廷杖"。起初只是象徵性責打,後來發展到打人致死。如明正德十四年(1519),皇帝朱厚照不顧國民疾苦,而又要赴江南選美女,為此群臣上諫,皇帝發怒下令廷杖舒芬、黃鞏等大臣130余人,當場打死11人。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熄,繼承其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後,欲追封他的生父興獻王為帝,遭到大臣們的抵制,群臣100多人哭諫於左順門,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懲罰,當場斃命17人,所以民間有“推出午門斬首“之言流傳。其實明清皇宮門前極其森嚴,犯人"斬首市曹"決非此地,而是必須押往柴市(今西四)或菜市口等地刑場處決的,所以"推出午門斬首"之說並無依據,你想想,如此神聖之地,怎能用於行刑。

(此照片我攝影於2008年京奧前,本次旅遊漏拍)

 

位於紫禁城內午門與太和門之間,有一形似「弓」的水河,叫做"內金水河 ",跨越河上有五座並列的單孔御用玉石橋,就是"內金水橋 "。 因內金水河的彎曲形狀,其形有如皇上的御帶,在民間,又稱其為 "御帶河",且把河上的橋叫做"御帶橋"。另就風水說,內金水河乃玉帶環腰的護城河,河上有五座單孔白玉雕欄的內金水橋(白玉五行屬金,取其金生麗水之意,故名為金水橋),彷似五把「箭」,透過午門的五個大門往外射出,除了象徵著拱護帝皇的意思外,也代表著仁義禮智信五德,達於天下的寓意。

 

太和殿─俗稱金鑾殿,建在有漢白玉圍欄的三層高大露台上,為「前三殿」之第一殿。

 

 jennifer踩在古代皇帝才能走的御道上 ,這條御道不僅僅縱貫紫禁城,南北還可再延伸,南起城外的永定門,北可展延到鐘鼓樓,全長達8公里,一路構成北京城的中軸線。

 

太和殿內正中為雕有九條金龍的楠木寶座....坐在殿上,會有睥睨天下的感覺??

 

太和殿的皇帝寶座上方有一條盤圈的金龍,龍頭下仰,龍嘴含有一顆大銅珠,相傳如果不是受命於天的人座上寶座,龍珠就會落下來,致那個人於死地。(據說當年袁世凱登基時,因為心虛害怕龍珠會掉下來砸死自己,於是將龍椅往後挪了若干吋,也就是現在的位置。)

 

蟠龍金柱 (太和殿內共有6根蟠龍金柱,巨柱間設寶座, 象徵皇權的威尊。)

 

太和殿二旁的弘義閣及體仁閣

弘義閣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,時稱為武樓,後珍藏《永樂大典》。

 

體仁閣─明初稱文樓,嘉靖時改稱文昭閣,清代則改稱體仁閣。康熙十七年,三月詔舉博學鴻儒百人於體仁閣,共同纂修《明史》,清代各朝御容也曾收藏於此。

 

軍機處─是清朝中後期的中樞權力機關。

雍正七年,用兵西北,以內閣在紫禁城太和門外,恐漏洩機密,始於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,選內閣中謹密者入值繕寫,以為處理緊急軍務之用。後來改稱「辦理軍機處」,簡稱「軍機處」。原本軍機處是一個非常的臨時機構,自誕生之日起就擺脫了正式官僚體系的壅滯、繁瑣的毛病,非常適合皇帝加強君權的意願,所以,在準噶爾戰事平定之後,按理應裁撤軍機處,但結果非但不將其撤銷,反而進一步擴大了軍機處的權力,使其超越議政王大臣會議、內閣,成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。

 

中和殿─位於太和殿、保和殿之間,是皇帝舉行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。「中和」二字取自《禮記·中庸》:「中也者,天下之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道也」之意。

 

金磚─據說是用上好的坯料,倒入糯米汁,經過千百回翻、搗、摔、揉,製成坯後,放入專門的房中,關上門窗,經五個月的陰乾,然後再經近百天的避免直接受火的燒製完成的。燒成的磚,細膩如脂,重如金,明如鏡,扣擊有金石之聲,故稱之為金磚。

據史料記載,明嘉靖年間,燒製五萬塊地磚,用了三年時間。一塊磚的造價,相當於一石米的價格。據考證,燒製金磚的地方,在蘇州北部、大運河畔的陸墓鄉御窯村。因為燒製金磚是皇帝朱棣專門下的聖旨,所以,燒製金磚的窯被稱為御窯。每一塊金磚上都打有印記和題款。經官吏驗收合格後,用黃紙包封起來,通過大運河船運北京。運到北京墁鋪時,還要經過細磨加工、浸泡生桐油等處理。用這樣的金磚鋪出的地面,其精美程度可想而知。

 

檐角處的琉璃吻獸─排頭的是一個騎著鳳凰的小人, 其後是一排小獸,最後面有一個較大的獸頭是垂獸 。古代的帝王宮殿,把這些威猛忠直之獸立在皇家宮殿的檐角,依不同造型、大小和數目代表殿宇等級之高低,同時,又表示天子為真命之主,四海的祥禽異獸,齊集來朝。

 

保和殿─「保和」 出自易經,意即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。明代,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。清代,每年除夕、正月十五,皇帝在此賜宴少數民族王宮大臣。清初,後三宮修復前,順治帝、康熙帝曾在此居住,並相繼將之易名為位育宮、清寧宮。順治帝大婚即在此進行。乾隆五十四年這裡成為殿試的固定場所。

 

殿內寶座居中,寶座上方懸挂有乾隆帝御筆「皇建有極」匾,意即任君建立天下最高準則。

 

(待續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珍妮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